差異處

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。

連向這個比對檢視

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
geog:city_gates [2024/04/20 13:36]
kenski [City Wall:台南府城城垣遺跡]
geog:city_gates [2024/04/20 18:38] (目前版本)
kenski [Gates::小西門]
行 32: 行 32:
 ====Gates::小西門==== ====Gates::小西門====
   * 清代,府城的西邊靠海,未設城門。等到海邊淤泥,陸地擴展,才開闢了鎮海門(大西門)和靖波門(小西門)。   * 清代,府城的西邊靠海,未設城門。等到海邊淤泥,陸地擴展,才開闢了鎮海門(大西門)和靖波門(小西門)。
 +    * 乾隆年間,林爽文事件後,台灣府城為了鞏固防禦,改木柵城為土城,興建完成後成為內四城門、外四城門的結構。
 +      * 內四城為迎春門(東安門、大東門)、鎮海門(大西門)、寧南門(大南門)、拱辰門(大北門)。
 +      * 外四城為鎮東門(小東門)、靖波門(小西門)、鎮南門(小南門)、鎮北門(小北門)。
 +    * 嘉慶年間,為了防範海盜蔡牽而加蓋的木柵,並開西外城三個城門:拱乾門、兌悅門與奠坤門,大東門外也擴建了東外城:仁和門、東郭門和永康門三門。最後府城共有十四個城門。
 +  * 大西門 1915年拆除,現今西門圓環
   * 小西門(靖波門)   * 小西門(靖波門)
     * 台灣府城始建於清雍正元年,而此門遲至乾隆四十一年方由知府蔣元樞肇建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改築土城,城樓加高,外額「靖波門」內「小西門」。城樓三間:中寬一丈五尺,兩邊四尺,俱深七尺,柱高一丈。     * 台灣府城始建於清雍正元年,而此門遲至乾隆四十一年方由知府蔣元樞肇建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改築土城,城樓加高,外額「靖波門」內「小西門」。城樓三間:中寬一丈五尺,兩邊四尺,俱深七尺,柱高一丈。